牙龈萎缩是怎么造成的
牙龈萎缩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等症状。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长期牙菌斑堆积导致牙龈炎症,破坏牙周组织。患者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出血,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牙槽骨吸收。需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控制炎症,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辅助治疗。
2、刷牙方式不当
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机械性磨损牙龈。建议改用巴氏刷牙法,选择软毛牙刷,避免过度用力。若已出现楔状缺损需进行树脂充填修复,同时使用脱敏牙膏缓解牙齿敏感症状。
3、牙齿排列不齐
错位牙齿容易形成清洁死角,增加牙周病风险。正畸治疗可改善牙齿排列,减少局部刺激。矫正期间要特别注意使用牙缝刷、冲牙器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进行专业洁牙。
4、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牙龈组织薄弱的遗传倾向,更易发生退缩。这类人群需加强口腔护理,每3-6个月进行专业检查。可考虑使用含生长因子的牙龈护理牙膏,帮助增强牙龈抵抗力。
5、激素水平变化
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波动会影响牙龈健康。建议增加维生素C摄入,使用孕妇专用软毛牙刷。产后或激素水平稳定后,部分牙龈退缩可能自行改善,严重者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
预防牙龈萎缩需建立良好口腔护理习惯,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钙质,避免过硬食物刺激牙龈。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对牙龈血管的损害。出现牙龈退缩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已发生的牙龈萎缩,可通过游离龈移植术、结缔组织移植术等手术方法进行修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