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哪些
小儿尿路感染可能由先天性尿路畸形、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尿路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尿路感染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疼痛、发热、尿液浑浊等症状。
1、先天性尿路畸形
部分儿童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狭窄等先天结构异常,导致尿液滞留或反流,增加细菌滋生概率。这类患儿需通过超声或造影确诊,轻度反流可能随年龄增长自愈,中重度需药物预防或手术矫正。
2、卫生习惯不良
婴幼儿排便后未及时清洁会阴、擦拭方向错误、不及时更换纸尿裤等行为易使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口。家长应指导儿童从前向后擦拭,每日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
3、免疫功能低下
早产儿、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儿童免疫防御较弱,难以抵抗尿道黏膜的细菌定植。建议加强营养补充,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4、尿路梗阻
结石、肿瘤或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滞留成为细菌培养基。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梗阻位置,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解除梗阻。
5、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占致病菌的多数,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确诊需进行尿培养,常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呋喃妥因肠溶片等抗生素治疗,疗程通常7-14天。
预防小儿尿路感染需培养儿童每日饮水800-1000毫升的习惯,避免憋尿;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并每日更换;有包茎的男童应每日清洗包皮垢。若患儿出现排尿哭闹、尿液异味或反复发热,家长须及时带其就医,避免延误导致肾瘢痕形成等远期并发症。哺乳期母亲应注意自身泌尿卫生,减少致病菌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