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恢复期发烧是怎么回事
骨折恢复期发烧可能与感染、血栓形成、药物反应、应激反应或原有疾病加重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1、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局部红肿热痛及发热症状。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确诊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伤口消毒换药。
2、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伴低热。可通过血管超声确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必要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3、药物反应
部分患者对骨折后使用的镇痛药如洛索洛芬钠片过敏,可能出现药物热。通常停药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需使用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治疗。
4、应激反应
严重创伤后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可能引起吸收热,体温多维持在37.5-38℃之间。可通过物理降温处理,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5、原有疾病加重
骨折应激可能诱发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基础疾病,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需完善胸部CT检查,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治疗。
骨折恢复期出现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日测量4-6次并记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维持在20-2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羹、清蒸鱼等促进组织修复。注意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发热超过3天,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影像学等全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