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狭窄症的病因是什么
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主要有先天性椎管发育异常、退行性病变、外伤性损伤、脊柱肿瘤或感染、医源性因素等。
1、先天性椎管发育异常
部分患者因胚胎期椎弓根发育短小、椎板增厚等先天结构异常,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这类患者可能在青年期即出现症状,常伴有神经根管狭窄,早期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需通过影像学评估选择椎管扩大成形术或保守治疗。
2、退行性病变
长期椎间盘脱水膨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等退行性改变会侵占椎管空间。多见于中老年群体,症状随活动加重,可能伴随下肢麻木无力。治疗需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椎板切除减压。
3、外伤性损伤
脊柱骨折后骨块移位、血肿机化或后期骨痂过度生长均可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急性期可能出现脊髓损伤症状,后期易形成创伤性关节炎。需早期复位固定,后期可联合超声波治疗改善局部循环。
4、脊柱肿瘤或感染
椎管内神经鞘瘤、脊膜瘤等占位病变直接压迫脊髓,或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导致椎体破坏塌陷。典型表现为夜间痛加重,可能伴发热消瘦。需手术切除病灶并行病理检查,感染患者需长期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片。
5、医源性因素
脊柱手术后瘢痕粘连、内固定物置入不当、融合节段过度增生可能造成医源性狭窄。这类患者多有明确手术史,需通过椎管造影明确压迫部位,二次手术时需联合硬膜外粘连松解术。
椎管狭窄症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选择硬板床休息,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强化腰背肌。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荷。急性期可使用腰围临时支撑,但长期佩戴可能加剧肌肉萎缩。建议每3个月复查MRI评估病情进展,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