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后皮肤过敏怎么办
服药后皮肤过敏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冷敷、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药物过敏可能由免疫反应异常、药物代谢异常、遗传因素、药物成分刺激、交叉过敏等原因引起。
1、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发现皮肤过敏后应第一时间停用近期新增或可疑药物。药物过敏通常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记录过敏药物名称有助于避免再次接触同类成分。家长需检查儿童近期用药史,必要时携带药品包装就医。
2、冷敷缓解症状
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对过敏部位进行间断冷敷,每次5-10分钟。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红肿瘙痒,但需避免冻伤皮肤。过敏伴随灼热感时,可将生理盐水冷藏后湿敷。冷敷后保持皮肤干燥,无须使用其他外用产品。
3、外用药物治疗
轻中度过敏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胶等外用制剂。炉甘石洗剂适用于无渗出的红斑瘙痒,糖皮质激素药膏可缓解炎症反应。家长需注意儿童外用激素使用不超过1周,避免长期大面积涂抹。
4、口服抗组胺药
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这些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但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调整剂量。若过敏症状夜间加重,可联合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短期使用。
5、糖皮质激素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如全身性荨麻疹、面部肿胀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口服泼尼松片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系统性激素能快速抑制免疫过度反应,但不可自行增减剂量。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疗程一般不超过1周。
药物过敏后应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导致继发感染。恢复期间忌食海鲜、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饮食清淡。记录过敏药物成分并告知接诊医生,未来就医时主动出示药物过敏史。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和钙剂帮助降低血管通透性,但不可替代正规治疗。如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过敏反应,须立即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