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心导管检查
房间隔缺损心导管检查是一种用于确诊和评估房间隔缺损情况的介入性诊断方法,主要通过导管插入血管到达心脏进行测量和成像。
房间隔缺损心导管检查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将导管通过股静脉或颈静脉插入,逐步推进至心脏右心房。通过导管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观察心脏结构和血流情况,测量各心腔压力及血氧饱和度,评估缺损大小、位置及分流程度。检查过程中可能同步进行超声心动图辅助定位,部分复杂病例需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提高诊断精度。检查后需平卧制动穿刺部位6-8小时,观察有无出血、血肿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该检查能准确测定肺动脉压力,判断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对手术指征评估具有决定性意义。对于小型缺损可能选择封堵器介入治疗的情况,心导管检查可同步完成术前测量。检查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及影像学评估,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心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择。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房间隔缺损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期复查心脏超声。饮食宜清淡低盐,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控制每日液体入量。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避免外伤出血,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随访检查,观察封堵器位置及心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