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是指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或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卡他性中耳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常见症状包括耳闷胀感、听力减退、耳鸣等,儿童发病率较高。
1、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当因感冒、鼻炎或腺样体肥大导致其阻塞时,中耳内形成负压,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渗出液。患者可能出现耳内闭塞感或自听增强现象。治疗需解除阻塞原因,如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缓解鼻塞,或行腺样体切除术。急性期可配合咽鼓管吹张术促进积液排出。
2、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鼻咽部后,病原体可能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流感、鼻窦炎等疾病后,表现为耳痛伴低热。检查可见鼓膜充血或内陷。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或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溶解。儿童患者需家长监测体温变化。
3、免疫反应异常
部分患者因过敏体质导致中耳黏膜变态反应,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使黏膜水肿并分泌大量黏液。这类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出现阵发性打喷嚏及耳痒。需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
4、气压损伤
飞行或潜水时外界气压骤变,若咽鼓管未能及时调节中耳压力,可造成黏膜血管破裂渗出。典型表现为剧烈耳痛伴眩晕,鼓室积血时可见鼓膜呈蓝色。急性期需保持耳道干燥,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止痛,严重者需鼓膜切开引流。
5、慢性炎症迁延
急性中耳炎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中耳积液机化形成胶耳,导致传导性耳聋持续加重。鼓膜检查呈琥珀色或灰白色,声导抗测试呈B型曲线。需行鼓膜置管术改善通气,配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稀释分泌物。
日常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带其复查听力,发现耳闷症状及时就诊。饮食宜清淡,减少奶制品摄入以防分泌物黏稠。急性期可热敷耳周缓解不适,但禁止自行穿刺鼓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