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脚踝扭伤是否伤到骨头
判断脚踝扭伤是否伤到骨头需结合疼痛程度、肿胀范围、活动受限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有局部畸形、骨擦感、负重能力、X线或CT检查结果等。
1、疼痛程度
单纯软组织损伤多表现为钝痛或胀痛,按压时疼痛加重但可忍受。若出现尖锐刺痛、静息痛或夜间痛,可能提示骨折。踝关节特定骨性标志压痛阳性时需高度警惕,如外踝尖、内踝尖、第五跖骨基底等部位。
2、肿胀范围
韧带损伤肿胀多局限于踝关节周围,1-2天内逐渐加重。骨折肿胀常迅速蔓延至足背或小腿,皮肤出现青紫瘀斑,严重时可观察到张力性水疱。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度呈正相关。
3、活动功能
软组织损伤后仍可勉强负重行走,主动背屈跖屈活动部分保留。骨折患者多完全丧失负重能力,被动活动时疼痛剧烈,可能出现异常关节活动或骨擦音。尝试单腿站立测试时骨折者通常无法完成。
4、畸形表现
踝部明显成角畸形、骨性突起或台阶样改变是骨折的特异性体征。触诊可发现骨折端移位导致的异常骨性轮廓,但严重肿胀时可能掩盖畸形表现。
5、影像学检查
X线片能明确显示大多数骨折,必要时需加拍踝穴位片。CT对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更高,MRI则有助于评估合并的韧带和软骨损伤。渥太华踝关节规则可指导是否需要影像学检查。
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24小时内冰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时注意观察末梢循环,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2周内避免热敷、按摩及剧烈运动,若48小时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麻木等异常,须及时复查影像。康复期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踝泵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