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是什么病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细胞,可能导致肢体弛缓性瘫痪。该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
1、病原学特征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分为Ⅰ、Ⅱ、Ⅲ三个血清型。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但对高温、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敏感。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日常用品后经口感染。病毒先在咽部和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随后侵入局部淋巴组织。
3、临床表现
典型病程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多数表现为无症状感染,约1%病例出现非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常见于下肢。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4、诊断方法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培养是金标准,血清学检测可发现特异性抗体升高,核酸检测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5、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包括口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我国现行免疫程序为2月龄开始基础免疫,4岁加强免疫。流行期间需做好粪便管理和个人卫生。
对于脊髓灰质炎患者应实施消化道隔离,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恢复期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未接种疫苗的密切接触者应紧急接种,并医学观察20天。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培养良好洗手习惯。出现发热、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