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中医治疗抑郁症主要通过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安神定志等方法,常用方式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情志调节及饮食调理。抑郁症在中医属郁证"范畴,与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等证型相关。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方剂,肝气郁结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陈皮、香附等药材,心脾两虚适用归脾汤配伍黄芪、龙眼肉。中成药如舒肝解郁胶囊、解郁安神颗粒需由医师根据舌脉象开具,避免自行用药。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胸闷、胁胀等症状,需配合活血化瘀药物。
2、针灸疗法
选取百会、印堂、太冲等穴位疏通经络,内关、神门等安神穴位配合电针刺激。肝郁化火证加刺行间穴,心肾不交证选用涌泉穴。治疗初期每周3次,症状缓解后调整频次,可能出现局部酸胀等反应属正常现象。
3、推拿调理
沿足厥阴肝经施行揉捏手法,点按膻中、期门等穴位缓解气滞。头部采用开天门手法配合太阳穴按摩,背部膀胱经推拿帮助气血运行。每日1次,10次为疗程,操作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避免皮肤损伤。
4、情志调节
通过五音疗法中角调音乐疏肝,配合导引术如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式。医师会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吐纳训练,建立正向认知行为模式,家属需避免言语刺激,创造安静居住环境。
5、饮食调理
肝郁气滞型宜食玫瑰花、陈皮代茶饮,心脾两虚型用红枣、山药煮粥。忌食辛辣燥热之物,晚餐可添加小米、百合等安神食材。食疗需长期坚持,配合适量运动如太极拳帮助气机调达。
中医治疗抑郁症强调个体化辨证,患者须定期复诊调整方案,治疗期间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与过度思虑。建议记录情绪变化日记供医师参考,轻度抑郁可尝试药膳调理,中重度需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注意观察有无口苦、失眠加重等情况并及时反馈,春季肝气升发时节需加强情志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