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检查都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附件炎检查通常需要进行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B超检查、血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查等项目。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附件炎诊断的基础项目,医生通过触诊判断子宫及附件区是否有压痛、增厚或包块。检查时可能发现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等典型体征。该检查能初步评估炎症范围及严重程度,但无法区分具体病原体类型。
2、阴道分泌物检查
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和培养,可明确是否存在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合并感染。常见检查包括胺试验、线索细胞观察、pH值测定等。分泌物培养能鉴定淋球菌、衣原体等特异性病原体,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
3、B超检查
经阴道或腹部B超能直观显示输卵管增粗、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脓肿等病变。超声检查可评估炎症导致的解剖结构改变,对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等并发症有较高诊断价值。急性期可见附件区不均匀回声,慢性期可能显示输卵管增厚变形。
4、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可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急性附件炎患者常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慢性附件炎可能表现为轻度贫血或血小板增多。该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
5、C反应蛋白检查
C反应蛋白是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升高程度与炎症活动度相关。动态监测CRP变化可评估抗感染治疗疗效,数值持续升高需警惕盆腔脓肿等并发症。该指标较血沉更快速反映病情变化。
确诊附件炎后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建议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发热、剧烈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