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下尿路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压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雌激素水平下降、肥胖及慢性腹压增高等原因引起。主要有盆底肌功能减退、妊娠与分娩损伤、雌激素缺乏、体重超标、长期腹压增加等因素。
1、盆底肌功能减退
盆底肌群支撑膀胱和尿道,当肌肉弹性减弱时,咳嗽或打喷嚏等腹压增高动作会导致尿液漏出。这种情况常见于中老年女性,与年龄增长导致的肌肉自然退化有关。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严重者需接受生物反馈治疗或悬吊手术。
2、妊娠与分娩损伤
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经和肌肉撕裂,尤其是多胎或难产产妇。损伤会导致尿道括约肌闭合不全,表现为产后咳嗽时漏尿。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必要时可采用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3、雌激素缺乏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尿道黏膜萎缩,尿道闭合压降低。这种情况可能伴随阴道干涩、尿频等症状。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黏膜血供,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激素治疗风险。
4、体重超标
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传导至膀胱,BMI超过30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升高。减重5%-10%即可明显改善症状,建议通过低热量饮食和游泳等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剧烈跑跳加重漏尿。
5、长期腹压增加
慢性便秘、长期重体力劳动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持续性咳嗽,都会导致盆底肌慢性损伤。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控制咳嗽。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盆底肌训练,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选择高膳食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咳嗽时交叉双腿可减少漏尿量。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到泌尿外科或妇科就诊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