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如何急救
婴儿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可通过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压胸法、人工呼吸等方式急救。气道异物梗阻可能由食物误吸、玩具零件吞咽、呕吐物反流等原因引起。
1、海姆立克急救法
适用于1岁以上婴儿意识清醒时。施救者跪蹲在婴儿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婴儿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5次,利用腹腔压力推动异物排出。操作时需保持婴儿头部低于胸部,避免二次伤害。若婴儿失去意识,须立即转为心肺复苏。
2、拍背压胸法
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将婴儿面部朝下置于前臂,头部低于躯干,用手固定下颌骨,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骨连线中点快速拍击5次。随后翻转婴儿仰卧,用两指在胸骨下半段快速按压5次,两组动作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注意拍背力度需使头部明显震动,压胸深度约为胸廓厚度三分之一。
3、人工呼吸
当婴儿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停止时,需立即清理口腔可见异物后实施人工呼吸。用嘴完全包住婴儿口鼻,以足够产生胸廓起伏的力度吹气1秒,观察胸部回落再吹第二次。每次急救操作间隙需检查口腔是否有排出的异物,禁止盲目用手指掏挖,可能将异物推入更深部位。
4、预防措施
避免给婴儿喂食整粒坚果、果冻、爆米花等易呛咳食物,玩具需通过安全测试无小零件脱落风险。进食时保持坐姿稳定,哭闹或嬉笑时暂停喂食。家长需学习婴幼儿心肺复苏技能,家中常备急救手册,定期检查环境中的细小危险物品。
5、紧急送医
即使成功排出异物也需就医检查,可能残留碎片或发生迟发性肺损伤。若急救2分钟后未解除梗阻,应在持续施救同时呼叫急救车。医生可能通过支气管镜取出深部异物,使用肾上腺素缓解喉头水肿,或进行气管切开建立紧急气道。术后需监测是否继发肺炎、气胸等并发症。
家长应定期参加婴幼儿急救培训,掌握不同年龄段急救手法差异。家中需设置安全就餐区,将硬币、纽扣电池等危险品存放于锁闭容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适龄玩具,检查食品包装警示标识。若婴儿有反复呛咳史,需排查吞咽功能障碍或气管食管瘘等先天性疾病,必要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