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1959年组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内科血液组,至今已有50多年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历史,1999年正式组建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
1971年,哈医大一院血液内科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三氧化二砷(亚砷酸注射液,曾称为“713”注射液)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同时亚砷酸注射液被评为国家二类新药。为此,中国科学院《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称此项成果是“二十世纪中国十大科技发明之一”,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改革开放30年十大科技成果”。周晋教授首创“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方法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床中高白细胞血症等难题,大大降低了早期死亡率,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
血液内科现有病床150张,医护及实验技术人员1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正高职9人,副高职11人,年龄结构合理。学科设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淋巴瘤病房、儿童白血病病房、生物细胞诊疗中心和血液内科病房。2001年血液内科被批准为博士点,2005年通过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评估,2006年成为卫生部授权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血液内科以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为主,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建立了全面的血液病诊疗实验室系统。具有骨髓彩色图象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原位荧光杂交分析系统、实时定量PCR等国际先进的临床检测设备,已成为一个医疗设备先进,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血液病诊疗研究基地,可开展细胞形态学分析、细胞遗传学分析、融合基因检测等临床检测项目。全国各地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不断慕名而来,并得到了满意的治疗,年住院治疗的M3型白血病患者近300例。每年有20余例患者应用血液内科提出的“羟基脲脉冲疗法”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显著改善了治疗效果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主要包括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特征性表现。 1、症状评估:帕金森综合征的核心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多从一侧手部开始,呈“搓丸样”动作;肌强直表现为肢体...
治疗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用的药物包括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头孢类:头孢他啶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用剂量为每次1-2克,每8小时静脉注射一次。它对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适用于轻...
牙周炎引起的口臭可通过a、b、c、d、e等方式治疗。牙周炎通常由a、b、c、d、e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牙周炎患者的口臭多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每天早晚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间刷清理牙缝,减少食物残渣...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