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四医院麻醉科

预约挂号
简介:

该院麻醉科于2012年被评为武汉市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包含有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麻醉后恢复室(PACU)、疼痛门诊、疼痛病房等单元。担负着全院各类手术病人的手术麻醉、危重病人的监测抢救治疗、门诊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检查以及许多疼痛疾病的诊治等临床工作。该院麻醉科由普爱医院东、西两院麻醉科共同组成,现有层流净化手术间25间,普通手术间5间,配有多功能麻醉术后复苏室12张床位。拥有各种大型医疗器械、设备,相关设施环境达到国内三级医院先进水平。麻醉科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优化现代化麻醉科的专科布局和结构,在保持现有专科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紧跟发展潮流和趋势,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争取经过今后3~5年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把麻醉科建设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区域中心。重点围绕骨科、心胸外科围术期优化治疗,器官保护,困难气道的管理,危重病人的围术期诊疗,进一步提高麻醉医师对疾病诊疗的技术水平和临床诊治的创新能力。作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学科,该院得到了市卫生局和医院的大力扶持。特别是近3年来,麻醉科得到了市卫生局及医院近一千万资金的投入,改善了手术室环境,购置了体外循环器械、大型超声设备、麻醉机、监护仪、大型显微镜、纤维支气管镜、肌松监测等设备,使麻醉科实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医院经费投入及科室业务情况:近五年来医院对该科经费投入共计约两千余万元,主要用于相关设备购置及更新等费用。该科室2012年手术量共计14616台次,年平均外阜患者比例约30%。

学科带头人情况:学科带头人彭晓红,女,主任医师,教授,中华麻醉学会湖北省麻醉学分会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麻醉学会武汉市麻醉学分会第九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女医师协会委员,硚口区第八届科协委员。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从事麻醉学专业临床和科研工作近30年。2002年~2003年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大学心脏中心进修心血管手术麻醉。研修麻醉、疼痛、危重病人治疗。1999年主持麻醉科工作,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尤其在危重病人急救和麻醉、心血管手术麻醉、重症病人麻醉、疼痛治疗以及围术期重要脏器的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较深入的研究和造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常主持骨科高危手术病人麻醉及心脑血管保护,承担胸科手术病人主麻,心血管手术主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是该领域优秀的专家之一。积极引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近年来逐渐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道及双支定位中的应用、可视喉镜下困难气道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的临床应用、自体血回输、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的技术,科室工作上了一个台阶。承担《右美托咪啶联合浅低温治疗对脑缺血损伤新生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等市级科研项目3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于2013年已申请成立武汉市麻醉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学科队伍情况:该院目前麻醉科共有医师共21名,其中包括硕士4名,本科人员31名,专科人员2名,高级职称人员6人,中级职称人员8人,初级职称人员17人。

承担课题项目情况:近年来(2002-2013年),该院麻醉科共承担了“罗哌卡因局部静脉麻醉用于手外伤手术”、“高容量CVVH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SIRS犬的实验研究”、“雷咪芬太尼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瑞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期细胞因子的影响”、“瑞芬太尼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期细胞因子的影响”、“右美托咪啶联合浅低温治疗对脑缺血损伤新生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未针刺入血管的局麻药系统毒性机制的研究”共7项课题。参予鉴定的课题“瑞芬太尼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清TNF-α、IL-1β和IL-6浓度及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麻醉科相关咨询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