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76年,经过30多年几届医务工作者的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院内科室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和医疗设备完善的一级科室,是医院重点专科之一。科室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创建“青年文明号”,今年被评为广州市卫生局“青年文明号”。
神经内科设有住院部、门诊部、体外反搏治疗室、脑电图室。拥有53张固定病床;13名神经内科专业医师;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及住院医师3人;博士1人,硕士5人。主要收治急性脑血管意外、脑炎、格林巴利、脊髓炎等神经科危急重症和常见病症。配置有3张重病床、多台监护仪器等设备,能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积极有效治疗。
门诊位于门诊大楼3楼301室、302室,每天均有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坐诊。专家门诊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坐诊,使门诊和病房紧密结合,方便患者的治疗。另外还设立了专科特诊,由主任医师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
反搏治疗室,有5台电脑控制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2台脑反射弧仪器、CPN仪器2台,可进行脑反射弧、体外反搏、CPN等物理治疗,为病人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促进康复。
脑电图室配有脑电图、肌电图、彩色脑血管多普勒等仪器,能进行多项检查,辅助诊断。
在张素平主任带领下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有明确的服务规范并切实履行,服务态度良好。诊疗过程中注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维护病人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脑血管病、颠痫、帕金森氏病、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头痛、重症肌无力、全身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忧郁焦虑神经症等各种疑难危重病症诊治成功率高。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多器官衰竭的综合性抢救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设备。经常应邀到省内其他医疗单位会诊,指导治疗。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开展新技术。二十一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了脑血管造影术;1992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静脉溶栓术,使许多发病较早期的脑梗塞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1999年以来,与神经外科和介入室合作,成功地开展了颅内血管病变的微创手术及介入治疗,2003年开展血管内支架成形术;2004年建立急性脑血管病诊治的绿色通道,缩短中风患者诊治时间,对病人进行及时、有效诊断及治疗,并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动脉溶栓术,每年成功抢救大量病人,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达省内先进水平。我科还先后开展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和感觉性、运动性失语的康复锻炼,为中风患者尽快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开展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及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及治疗。同时定期开展病友会,举办义诊和宣教活动,逐步开展社区保健,提高居民医疗常识水平。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拥有省自然基金、省卫生厅、省中医药局、市卫生局、院内课题立项多项,先后获医院科技进步奖,医疗质量奖、医疗贡献奖、医院增收奖、医院节支奖,医疗成果奖、医院教学先进集体。
今后研究重点(1)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2)老年性变性、退行性疾病的综合治疗;(3)神经心理疾病。
学科带头人张素平,女,神经内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院管科技人才。1984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现任中华医学会广东省分会神经内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分会神经内科学会常委、广东省身心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山医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实用内科杂志》通讯员,《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特约编委。从事临床工作20年,曾先后2次在上海华山医院及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进修。暨南大学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经常指挥对危急重患者的抢救及疑难病例讨论,负责院内外会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本专业复杂疑难疾病(如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状、脊髓病等)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特别是对合并多脏器损害表现的疑诊、复杂病例有独到的见解及医疗经验。曾治愈多例海外回国求医的印尼华侨疑难患者,被华侨邀请前往香港协助救治危重患者,多次受到好评。参加多项科研,获省科技厅立项资金,在国家、省市级发表论文二十几篇。
耳石症的主要症状是短暂性眩晕,常由头部位置改变引发,可通过复位治疗缓解。耳石症是因内耳耳石脱落引起的平衡障碍,典型表现为头部转动时突然出现眩晕,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1. 眩晕是耳石症的核心症状,多发生在起床、躺下...
甲状腺结节的干预措施包括定期监测、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具体选择需根据结节性质、大小及患者症状决定。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块,多数为良性,但部分可能发展为恶性,需通过超声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手段明确诊断。对于良性小结节...
甲状腺结节不会因心情好转而消失,但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减少结节恶化的风险。治疗方法包括定期复查、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干预。甲状腺结节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理和病理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易感性增加...
老年人身体抖可能是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或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中多巴胺水平下降导致,特发性震颤与遗传和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关,药物副作用可能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发。对于帕金森病...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