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主任医师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预约挂号

简介

王涛,男,主任医师,教授,青光眼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全国率先开展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新技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其研究成果获2004年全国眼科大会优秀论文奖,相关论文发表于《眼科》杂志,成为国内最早关于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文献。并受邀于2007年1月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青光眼激光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2004年至今,在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技术讲座20余场,其间3次在全国眼科年会上作专题发言,并受邀于2011年全国医师学会眼科学分会上作专题发言。使得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激光治疗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响特点,并在活体眼上证实了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与晶体赤道部、睫状突以及玻璃体前界膜相关,并提出了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新的分类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眼前段结构的改变进行研究,对睫状肌麻痹剂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进行验证并得到循证医学的依据。对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类型进行研究,得出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和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鉴别诊断的要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1997-2001年的《中华眼科杂志上》,共4篇,这些文献被广泛引用,成为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以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解剖结构和发病机制的重要文献,对临床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并获得卫生部参天眼科医生奖。美国Texas A & M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做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青光眼手术抗瘢痕药物和眼底视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对白介素-1受体阻断剂在抑制结膜下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章发表于《Ocular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以及国内杂志《眼科》、《眼科研究》以及《眼科新进展》上。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2009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3位),获奖题目为: “虹膜睫状体相关疾病诊治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发”;2004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等奖(第6位),获奖题目为:“睫状体相关疾病的形态和发病机制的系列研究”;1999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等奖( 第2位),获奖题目为: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2名,先后承担北京市出国人员留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2次,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项目“百”人系列。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编号:2007BAI0A25)“便携式双探头智能化B超检查仪的研制”并已顺利结题。作为青光眼科副主任,注重人才培养和科室建设,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尽可能多地给年轻医生手术的机会,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条件。注重临床查房工作,作为主任医师和医疗组的“龙头”,定期举行医疗查房,系统地讲授青光眼理论知识以及学术前沿进展,使得下级医生更好更快地得到“三基”训练,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注重眼科的教学工作,承担历年青光眼科本科生、研究生、大专生、进修生以及护理方面的教学工作,并且承担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的英文授课;注重参加全国和国外的学术交流,受邀在全国各地进行青光眼相关理论和手术方面的讲学和交流,尤其是2007年,受邀于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青光眼激光研讨会上做大会专题发言。多次参加美国眼科年会以及世界青光眼大会进行学术交流。

擅长

各种类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尤其是青光眼白内障等联合手术

王涛医生预约挂号 *为您展示近两周医生出诊情况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05月31

周五

06月01

周六

06月02

周日

06月03

周一

06月04

周二

06月05

周三

06月06

周四

日期

时间

上午
下午

06月07

周五

06月08

周六

06月09

周日

06月10

周一

06月11

周二

06月12

周三

06月13

周四

同科室医生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健康知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全国综合排名:第36
华北区排名:第15
耳鼻喉科综合排名:第2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