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内科成立于2003年,2005年建立感染内科病房,现开设床位40张。现有专业医师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7人拥有医学硕士学位。专业护理人员14人。科室依托院先进PCR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等快速实现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并具备CT和B超定位下组织穿刺活检术设备和技术。
感染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以“患者为中心,质量为核心”,努力提高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在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和开展新技术,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把国际上最先进的相关疾病的治疗理念、手段介绍给广大的患者,使患者得到合理的检查和治疗。建科以来,其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开展了轻度慢乙肝患者肝细胞外基质和超微结构改变、轻度慢乙肝患者血清与肝纤维化相关性、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安全监测等研究,有30余篇论文发表在中华、国家级及省级杂志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感染性疾病的检验诊断》一书。并承担医学院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教学任务及留学生的实习带教。建科以来门诊、住院患者快速上升,年收治住院病人1200余人次。收治的疾病覆盖了本学术领域的常见和少见的各类感染性疾病,成功救治各种危重疑难的感染性疾病。
一、各种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如脂肪肝、酒精肝和重症肝病的诊治:
肝病患者常有乏力、上腹部饱胀、恶心和黄疸等表现,易误诊为“胃病”。我国绝大多数肝病是由病毒引起,特别是乙肝和丙肝,是导致我国百姓肝硬化和肝癌最主要的病因。通过专业医师的指导,接受合理、正规的抗病毒治疗,90%以上的乙肝患者可得到病情的控制,80%以上的丙肝可得到临床治愈,显著的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过上正常人一样生活。随着百姓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压力的增加,脂肪肝、酒精肝及其他肝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综合治疗非常重要。重症肝病除常规的对因、保肝、支持治疗外,能量的调节,人工肝如血浆蛋白置换等综合治疗,显著提高了重症肝病的救治成功率。为此科专门开设了每周一到五全天的肝病门诊。
发热是各种感染性疾病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绝大多数发热患者是由感染性疾病引起,如病毒、细菌、立科次体、支原体、螺旋体、蠕虫等。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根据其不同感染部位、生理特点及病原体的微生物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颅内部位的结构特殊,易引起危及患者生命的感染或留下后遗症。患者常有发热、头痛和呕吐等。颅内感染可由多种病毒、化脓菌、结核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因此病原体的诊断、鉴别诊断非常重要。科依托院的实验室优势及各种穿刺技术,可进行多种病原体的分离、血清学检查,使患者得到快速诊断和治疗。
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如老年人口增多、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使耐药细菌感染患者增多,严重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危及患者的生命。严密的监护,仔细的病情观察,积极寻找感染源,合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常常能“事半功倍,妙手回春”。
目前开展的有弥漫性肝病、肝内小结节等肝病的检查。肝活检是多种肝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如反映慢性乙肝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早期发现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等。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小三阳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阳性,通常提示病毒复制活跃度较低。 1、携带者定义 乙肝病毒携带者指血液中持续存在乙肝表面抗原超过6个月,但肝功能基本正常且无显著肝损伤临床表现的人群...
高血脂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高血脂通常由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饮酒、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
甲亢患者需注意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管理、心理调节和定期复查等方面。甲亢可能由甲状腺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心悸、体重下降、多汗等症状。 1、饮食调节:甲亢患者应避免摄入高碘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以免加重病情。建议选...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包括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胃镜检查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的二氧化碳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检测通过...
实时具体收录:
全国医院12086家 医师信息30万+ 科室介绍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