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肾衰竭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肾脏替代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急性肾衰竭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控制原发病:
针对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是关键措施。感染性休克患者需积极抗感染治疗,药物中毒者应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并促进毒物排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胰岛素调控血糖,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需碱化尿液。原发病控制后肾功能往往可逐渐恢复。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密切监测血钾、钠、钙等电解质水平,及时处理高钾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异常。通过限制钾摄入、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胰岛素葡萄糖溶液等方式降低血钾。酸中毒患者需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容量不足者需精确计算补液量,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3、营养支持:
采用低蛋白高热量饮食方案,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优质动物蛋白如鸡蛋、鱼肉,配合必需氨基酸制剂。同时保证每日30-35千卡/公斤体重的热量供给,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和脂肪乳剂。
4、肾脏替代治疗:
当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难以控制的高钾血症或容量负荷过重时,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者,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更适合合并休克的患者。治疗频率根据肾功能恢复情况调整。
5、防治并发症:
重点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留置。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溃疡。贫血患者酌情输注红细胞,但需注意容量管理。定期评估神经系统症状,及时处理尿毒症脑病。
急性肾衰竭恢复期需维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逐步增加活动量但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注意观察尿量变化,保持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戒烟限酒,慎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建议每1-3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和电解质,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