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小儿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排除其他疾病五个方面。
1、临床症状:
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是常见表现,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可提示慢性胃炎。部分患儿伴随食欲减退、体重增长缓慢等非特异性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胃镜检查:
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出血点,是确诊的直接依据。儿童需使用直径更细的儿科专用胃镜,检查前需严格评估麻醉风险,镜下取材应避开糜烂严重区域以避免穿孔。
3、病理活检:
胃黏膜组织学检查显示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肠上皮化生等改变。至少应在胃窦和胃体各取1-2块组织,活检可明确胃炎类型(如非萎缩性、萎缩性)及严重程度分级。
4、幽门螺杆菌检测:
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或碳13呼气试验确认感染。儿童检测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但需注意哺乳期婴儿可能出现假阳性,建议结合血清学抗体检测。
5、鉴别诊断:
需排除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对持续腹痛伴呕血、黑便的患儿,应进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排除肠套叠、美克尔憩室等外科急症。
确诊后需调整饮食结构,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碳酸饮料。规律进食时间,每餐不宜过饱。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有助于黏膜修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建议建立饮食日记记录症状诱因,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治果,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家庭成员同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