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为什么会下垂 揭秘子宫下垂的三个原因
子宫下垂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长期腹压增高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会阴坠胀感、排尿困难、阴道肿物脱出等症状。可通过盆底肌锻炼、子宫托放置、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群是支撑子宫的重要结构,其松弛可能与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绝经后女性因胶原蛋白流失,盆底肌张力减退概率显著增加。此类情况通常伴随压力性尿失禁,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动作,配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若出现阴道前壁膨出,可考虑使用聚丙烯材质的盆底重建网片。
2、分娩损伤
经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可能导致主韧带、宫骶韧带等支撑结构撕裂。多次分娩、急产、巨大儿分娩者损伤风险更高,常合并会阴体撕裂伤。产后42天需进行盆底肌力评估,肌力≤3级者需接受磁疗或阴道哑铃训练。对于陈旧性会阴裂伤,可选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行阴道后壁修补术。
3、长期腹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负重劳动等持续腹压增加因素,会使子宫轴向阴道方向移位。腹腔肿瘤、腹水患者也可能出现类似机械性压迫。这类患者多伴有直肠前突,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如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改善便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范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咳嗽。
日常应避免提举超过5公斤重物,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以减少腹腔压力。摄入足够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绝经期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改善阴道黏膜弹性。出现咳嗽、打喷嚏漏尿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妇科或盆底康复科就诊,通过POP-Q评分系统评估脱垂程度,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行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