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要做小肠镜 做小肠镜的几种情况介绍

2025-07-04 16:52:20

需要做小肠镜的情况主要有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疑似小肠肿瘤、克罗恩病、小肠梗阻以及慢性腹痛等。小肠镜可直接观察小肠黏膜病变,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

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反复出现黑便或呕血但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时需考虑小肠镜。这类出血可能由小肠血管畸形、憩室或溃疡导致,典型表现为间歇性柏油样便伴贫血。检查前需停用抗凝药物,必要时可进行胶囊内镜初步筛查。

2、疑似小肠肿瘤

CT或MRI提示小肠占位性病变时需行小肠镜活检。常见小肠肿瘤包括间质瘤、腺癌和淋巴瘤,可能伴随肠梗阻或体重下降。超声内镜可辅助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病理检查能明确肿瘤性质。

3、克罗恩病

慢性腹泻伴腹痛怀疑克罗恩病时需要小肠镜评估。病变多呈节段性分布,可见纵行溃疡和鹅卵石样改变,末端回肠常受累。活检发现非干酪样肉芽肿可确诊,需与肠结核鉴别。

4、小肠梗阻

反复发作的机械性肠梗阻需排查小肠狭窄原因。可能由术后粘连、炎症性肠病或肿瘤引起,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呕吐。小肠镜能同时进行球囊扩张治疗,严重狭窄者需联合腹部CT检查。

5、慢性腹痛

持续3个月以上的腹痛排除常见病因后需考虑小肠镜检查。可能与小肠功能紊乱、慢性缺血或寄生虫感染有关,常伴随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动力检测和乳糜泻血清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进行小肠镜检查前3天需低渣饮食,检查当日禁食8小时。术后应观察有无腹痛或便血,2小时内禁止进食。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变化。日常出现持续消瘦、血便或排便异常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