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乙肝和肝硬化的区别是什么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区别在于疾病发展阶段和肝脏损伤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是病毒感染导致的慢性肝脏炎症,肝硬化则是长期肝损伤后形成的不可逆纤维化病变。
1、病因差异
慢性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病毒复制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肝硬化则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除乙肝病毒外,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长期未控制均可进展为肝硬化。
2、病理特征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水肿、点状坏死等炎症反应,肝脏结构尚完整。肝硬化特征为广泛肝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结构,肝脏质地变硬且体积缩小。
3、症状表现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肝硬化典型表现为黄疸、腹水、肝掌等门脉高压体征,晚期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4、检查指标
慢性乙型肝炎可见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DNA阳性等实验室异常。肝硬化除肝功能异常外,超声或CT显示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弹性成像检测肝硬度值显著增高。
5、治疗重点
慢性乙型肝炎需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毒复制,常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肝硬化需防治并发症,如使用呋塞米片缓解腹水,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
慢性肝病患者应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影像学检查。饮食选择优质蛋白且控制钠盐摄入,出现腹胀或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检测,肝硬化患者需额外筛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