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区别?​

2025-07-22 08:42:51
郑州德馨医院
前往主页 »

1. 定义不同

(1)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子宫增大,并引起痛经、月经量多等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如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肠道等,形成异位病灶,导致疼痛、不孕等问题。

2. 发病部位不同

腺肌症:病灶局限在子宫肌层,子宫会均匀或局部增大,形成“腺肌瘤”。

内异症:病灶可出现在盆腔、卵巢(形成巧克力囊肿)、输卵管、肠道甚至肺部等子宫以外的部位。

3. 症状差异

虽然两者都可能引起痛经、月经异常和不孕,但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症状

腺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进行性加重,集中在子宫部位

盆腔广泛疼痛,可能放射至腰背部

月经量

通常月经量多、经期延长

月经量可能正常或偏多

子宫大小

子宫均匀增大,质地硬

子宫大小一般正常

其他症状

性交痛(深部痛)、压迫感

可能伴随排便痛、排尿痛

不孕风险

约30%-50%患者不孕

约40%-50%患者不孕

4. 病因不同

腺肌症:可能与子宫肌层损伤(如多次分娩、流产、剖宫产)有关,导致子宫内膜侵入肌层。

内异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5. 诊断方法不同

腺肌症:

超声检查(尤其是经阴道超声)可发现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

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

CA125 可能轻度升高。

内异症:

超声 可发现卵巢巧克力囊肿或盆腔病灶。

MRI 有助于评估深部内异症。

腹腔镜检查 是确诊的金标准。

6. 治疗方法不同

(1)腺肌症的治疗

药物:

止痛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

激素治疗(如地诺孕素、GnRH-a)抑制内膜生长。

手术:

病灶切除术(适用于局限性腺肌瘤)。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的重症患者)。

(2)内异症的治疗

药物:

止痛药控制疼痛。

激素治疗(如避孕药、地诺孕素、GnRH-a)抑制异位内膜生长。

手术:

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尤其对巧克力囊肿、深部内异症)。

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帮助不孕患者。

7. 总结

对比项

腺肌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病变部位

子宫肌层

子宫以外的盆腔或远处器官

主要症状

痛经、月经量多、子宫增大

盆腔痛、性交痛、不孕

诊断方法

超声、MRI

超声、MRI、腹腔镜

治疗重点

缩小子宫、控制出血

清除异位病灶、改善生育

关键区别:

腺肌症是子宫本身的问题,病灶在子宫肌层。

内异症是子宫内膜跑到子宫外面生长,影响范围更广。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