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分化乳腺癌
低分化乳腺癌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类型,其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活跃且易转移。主要病理特征包括细胞异型性明显、组织结构紊乱、核分裂象多见等,临床常见类型有浸润性导管癌低分化型、三阴性乳腺癌等。
1、病理特征
低分化乳腺癌的癌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原始幼稚形态,细胞核大深染且大小不一,核质比例失调,腺管结构基本消失。病理报告通常标注为组织学分级3级,反映癌细胞与正常乳腺组织的相似度极低,Ki-67增殖指数常超过30%,HER2阳性或三阴性亚型占比高。
2、临床表现
患者多触及质地坚硬、边界不清的乳房肿块,可能伴有皮肤橘皮样改变或乳头内陷。约40%病例确诊时已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部分患者以骨痛、呼吸困难等转移症状首发。影像学检查可见肿块边缘毛刺状,增强MRI显示明显不均匀强化。
3、诊断方法
空心针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需进行免疫组化检测ER、PR、HER2及Ki-67指标。超声引导下活检联合乳腺X线摄影可提高检出率,必要时需行PET-CT评估远处转移。循环肿瘤DNA检测有助于监测治疗反应。
4、治疗方案
手术多采用改良术,术后需根据分子分型选择辅助治疗。HER2阳性患者需用曲妥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注射液,三阴性患者常用注射用环磷酰胺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放疗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靶向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适用于PD-L1阳性患者。
5、预后管理
5年生存率约为50-65%,定期复查应包含肿瘤标志物CA153检测和全身骨扫描。营养支持推荐高蛋白饮食配合口服肠内营养粉剂,心理干预需贯穿全程。康复期建议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避免患侧肢体负重训练。
确诊低分化乳腺癌后应建立包含肿瘤科、放疗科、营养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治疗期间注意保持血常规监测,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控制骨髓抑制。日常需避免电离辐射和雌激素暴露,建议每3个月进行乳腺超声复查,发现新发骨痛或头痛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