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是什么炎症类型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以胆囊壁慢性炎症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通常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或胆汁淤积等因素长期刺激所致。
1、病因与病理
慢性胆囊炎多与胆囊结石长期摩擦胆囊黏膜有关,结石嵌顿可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发胆囊壁增厚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能因肠道细菌逆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或厌氧菌侵入胆囊,造成持续性低度炎症。长期高脂饮食或胆汁成分异常引起的化学性刺激,也可能诱发胆囊黏膜损伤。
2、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隐痛或饱胀感,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背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部分患者伴有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表现,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黄疸。胆囊壁长期炎症可能导致胆囊萎缩或瓷化胆囊,增加癌变风险。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超过3毫米、胆囊缩小或结石影,胆囊收缩功能试验显示排空障碍。CT或MRI能进一步评估胆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血液检查可能提示白细胞轻度升高或碱性磷酸酶异常。
4、治疗原则
无症状者可观察随访,反复发作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药物。熊去氧胆酸胶囊可能对部分胆固醇性结石患者有效,但无法逆转已形成的器质性病变。
5、并发症管理
长期未治疗可能继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或胆囊穿孔。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进展为气肿性胆囊炎等重症感染,需紧急手术引流。术后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定期复查肝胆超声。
慢性胆囊炎患者日常应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西蓝花等。建议每半年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若出现持续腹痛、皮肤巩膜黄染需立即就医。术后早期需逐步过渡饮食,从流质开始逐渐增加蛋白质和蔬菜比例,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伤口裂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