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能不能通过B超查出来
原发性肝癌通常可以通过B超检查发现,但确诊需结合肿瘤大小、位置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
B超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效果与肿瘤体积密切相关。直径超过2厘米的肝内占位性病变在B超下多表现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块,边界不规则,周边可见声晕,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1-2厘米的病灶,B超可能显示为局灶性回声异常,但需与血管瘤、增生结节等良性病变鉴别。部分位于肝右叶膈顶部或左叶边缘的小病灶可能因气体干扰或位置隐蔽导致漏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肝动脉供血为主的丰富血流有助于提示恶性可能。
对于肝硬化背景下的早期肝癌,B超敏感性可能降低。小于1厘米的癌结节在超声图像上可能仅表现为细微回声改变,容易与再生结节混淆。弥漫型肝癌因缺乏明确边界,B超诊断难度较大。肥胖患者因腹壁脂肪层过厚,图像质量会受影响。这类情况建议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或采用增强CT、磁共振等更高分辨率的检查手段。
确诊原发性肝癌需结合增强影像学检查,B超可作为筛查首选但非确诊依据。日常应注意避免酗酒、预防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监测。若B超发现可疑病灶,应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