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浸润型导管癌腋下多发淋巴结
乳腺癌浸润型导管癌腋下多发淋巴结属于乳腺癌局部进展期表现,需结合病理分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干预手段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1、手术治疗
改良术是腋下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术式,需完整切除乳腺组织并清扫腋窝淋巴结。对于部分早期患者可考虑保乳手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但多发淋巴结转移时需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能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需早期康复干预。
2、放射治疗
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照射范围需包含胸壁和区域淋巴结。对于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例,新辅助放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常见包括皮肤放射性皮炎、肺纤维化,需配合皮肤护理和呼吸功能锻炼。
3、化学治疗
含蒽环类或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可杀灭微转移灶。常用方案包括AC-T(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TCH(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化疗期间需监测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支持治疗。
4、靶向治疗
HER-2阳性患者需联合曲妥珠单抗注射液进行靶向治疗,疗程持续1年。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可考虑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警惕间质性肺炎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5、内分泌治疗
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需接受5-10年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患者常用他莫昔芬片,绝经后改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片。长期用药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帮助组织修复,限制高脂饮食控制体重。术后6周内避免患侧肢体提重物,坚持肩关节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定期复查乳腺超声、肿瘤标志物和全身骨扫描,监测治疗反应和远期转移。建议参加乳腺癌患者互助小组,心理支持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