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的分型和分期
肺腺癌的分型主要包括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和实性型,分期依据国际TNM分期系统分为Ⅰ期至Ⅳ期。肺腺癌是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其分型和分期对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贴壁型
贴壁型肺腺癌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分化程度较高,恶性程度相对较低。早期多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生长缓慢,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咳嗽、痰中带血等症状,可通过胸腔镜手术切除,术后无须辅助化疗。
2、腺泡型
腺泡型肺腺癌肿瘤细胞形成腺泡样结构,属于中等分化程度。常见于外周肺组织,可能伴随胸痛、气促等症状。诊断需结合CT引导穿刺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中晚期患者需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注射液等化疗药物。
3、乳头型
乳头型肺腺癌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分化程度差异较大。影像学多表现为实性结节伴分叶征,易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可能出现声音嘶哑、上腔静脉综合征等症状,需采用吉非替尼片等靶向药物联合放疗。
4、微乳头型
微乳头型肺腺癌恶性程度高,肿瘤细胞形成微乳头结构,早期即可发生脉管浸润和转移。患者常见大量胸腔积液、骨痛等症状,诊断后需尽快使用奥希替尼片等三代靶向药,必要时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抗血管治疗。
5、实性型
实性型肺腺癌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生长,分化程度低,预后较差。CT显示致密肿块伴坏死灶,易发生脑转移。典型症状包括头痛、癫痫等,治疗需采用卡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注射液化疗,同步进行全脑放疗。
肺腺癌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避免高脂高盐食物。术后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靶向治疗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出现皮疹或腹泻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不同分型分期患者的生存差异显著,建议通过基因检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