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病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基本病变主要包括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系统激活、胎盘灌注不足以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这些病理改变可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子痫、胎盘早剥等并发症。
全身小动脉痉挛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核心病理生理改变。由于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小动脉持续性收缩,外周血管阻力上升,进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痉挛状态可影响全身各脏器血液供应,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表现为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外渗至组织间隙,形成临床可见的水肿。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还会释放大量缩血管物质,进一步加重小动脉痉挛。
凝血系统激活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受损的内皮细胞暴露胶原组织,激活血小板聚集并启动凝血级联反应,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种改变可能引发微血栓形成,加重器官缺血损伤。胎盘灌注不足源于子宫螺旋动脉重铸障碍,胎盘绒毛间隙血流减少,影响胎儿营养与氧气的获取。长期缺血缺氧可导致胎盘功能减退,严重时出现胎盘早剥。
多器官功能损害是病变发展的终末阶段。脑部受累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甚至抽搐发作。肾脏损伤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异常。肝脏受累时可能出现肝酶升高和上腹痛。心脏后负荷增加可导致心功能不全。这些器官损害的程度直接影响妊娠结局,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血流。饮食需控制钠盐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定期监测血压、尿蛋白及胎儿发育情况,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降压药物,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