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如何预防

2025-09-04 20:03:14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控制感染、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预防。该病多与链球菌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1、控制感染

链球菌感染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诱因,需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出现咽痛、皮肤化脓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治疗,避免感染扩散至肾脏。

2、合理饮食

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可减轻肾脏负担。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减少红肉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暴饮暴食加重代谢负担。

3、避免劳累

长期过度疲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后受凉。工作间隙适当休息,劳逸结合,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方式,以不感到疲惫为宜。

4、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关注尿蛋白、潜血等指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每3-6个月监测肾功能。体检发现异常时,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保护肾脏药物,延缓疾病进展。

5、治疗原发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可能继发肾损害,需规范治疗原发病。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控制免疫反应。皮肤出现紫癜或关节肿痛时,应及时排查肾脏受累情况。

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久坐憋尿。儿童及青少年在链球菌感染高发季节应加强防护,出现眼睑浮肿、尿色加深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陪同就医。慢性病患者需严格管理血压、血糖,限制烟酒,减少肾脏损伤因素。日常可饮用玉米须茶等药膳辅助利水消肿,但出现明显症状时须优先接受专业诊疗。

健康诊疗 最新动态
查看全部»

问答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