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乙肝
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需通过医学检测确认,主要有乙肝五项检查、乙肝病毒DNA检测、肝功能检查等方式。乙肝病毒感染可能由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等途径引起,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表现。
1、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检查是筛查乙肝病毒感染的核心方法,包含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及核心抗体五项指标。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表面抗体阳性代表具有免疫力。核心抗体阳性可区分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该检查需空腹采血,建议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2、乙肝病毒DNA检测
通过PCR技术直接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遗传物质,能准确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检测结果超过1000IU/ml提示病毒复制活跃,需结合肝功能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该检测对判断传染性强弱、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但价格相对较高。
3、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损伤程度。ALT和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胆红素升高可能出现黄疸,白蛋白降低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受损。该检查不能直接诊断乙肝,但能辅助判断疾病进展阶段,需与其他检测联合分析。
4、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肝硬化、肝腹水等并发症。弹性成像技术能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CT或MRI适用于排查肝癌等严重病变。影像学检查对早期乙肝诊断价值有限,主要用于评估中晚期病变。
5、肝穿刺活检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准确判断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通常用于疑难病例或评估抗病毒治果。术后需卧床观察,可能出现出血、疼痛等并发症,非必要不推荐常规开展。
日常需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预防手段。出现持续乏力、尿色加深、皮肤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戒酒并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