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和丙肝的区别哪个严重
乙肝和丙肝的严重程度需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判断,乙肝慢性化概率较高且可能引发肝硬化,丙肝自发清除率较高但隐匿性强易漏诊。两种肝炎均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肝癌,及时干预是关键。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接触及性接触感染,感染后约5-10%成人发展为慢性乙肝,儿童感染慢性化概率高达90%。慢性乙肝患者中,每年约2-5%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约3-6%。典型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肝区隐痛,部分患者出现黄疸。临床常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干扰素α2b注射液可用于特定人群免疫调节。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感染。
丙肝病毒主要经血液传播,急性感染后约15-45%患者可自发清除病毒,其余转为慢性感染。慢性丙肝患者中,20年内约15-30%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为1-4%。症状较乙肝更为隐匿,常见疲劳、关节痛等非特异性表现。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率超过95%。目前尚无有效预防疫苗,需严格筛查高危人群。
两种肝炎均可通过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确诊,慢性患者需每6-12个月监测肝纤维化程度。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饮酒、慎用肝损伤药物,保持均衡饮食并规律作息。建议感染者每3-6个月复查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肝硬化患者需缩短至每3个月检查。出现腹胀、呕血等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