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是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粘膜急性炎症。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不是因为饮食不当或饮用脏浊不洁的食品而引起肠胃病菌感染。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应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如果腹泻次数较多,要多饮水。严重腹泻脱水,需要补充液体。关于急性胃肠炎的问题,请聊城市人民医院副主任蒋庆贺回答。
急性胃肠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急性肠胃炎时,不能吃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急性胃肠炎主要是由急性胃肠道中的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般多吃变质的食物,含有病原菌的食物后,病原菌在胃肠道中大量繁殖,刺激胃肠粘膜引起的急性胃肠粘膜炎症。急性肠胃炎时,肠胃粘膜发炎性浮肿虚弱,此时吃刺激性肠胃的食物会引起急性肠胃痛,分泌物增多会引起腹泻的症状更加严重。所以急性肠胃炎的时候尽量要减少饮食,不能吃凉的食物,不能吃太硬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也就是说尽量不要吃肉类。急性肠胃炎的时候饮食最好是吃汤剂之类的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比如说小米粥,玉米粥,烂面条,豆汁,牛奶等。
急性肠胃炎需要输液吗?
急性肠胃炎不需要输液,要看腹泻的严重程度。急性胃肠炎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呕吐量少,腹泻次数少,量少。这种情况不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功能紊乱,不用输液治疗,只要多休息,口服补充水分补充液盐的方法,大部分都可以缓和。但是,如果出现连续性拉肚子、大量拉肚子或者大量呕吐物导致脱水和电解功能紊乱、疲劳、头晕休克等症状,这种情况最好用输液的方法快速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纠正脱水和电解功能紊乱引起的休克表现。
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应少吃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腐烂的面条等。此时,胃粘膜部炎性浮肿表现为胃肠虚弱,尽量不要吃肉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小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功能紊乱,应当及时就医输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