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发育迟缓可以治好吗

发布时间:2020-02-2457150次收听

语音内容:

比较轻的生长发育迟缓进行积极的早期治疗,大部分还是可以得到痊愈的,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像苯丙酮尿症的孩子,早期筛选出来了,给他低苯丙酸的特殊饮食,这种孩子后来的成长,几乎会和正常人一样,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反而有一些生长发育迟缓,就是那种比较复杂的原因造成的迟缓,有可能会对孩子相对来说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这种迟缓纠正起来会比较困难一些,所以说在临床上,如果你监测到这个孩子有生长发育的迟缓,建议大家及早地就诊,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生长发育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生长发育是儿童和成人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一点,家长应该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及时地监测,这样一旦发现有生长偏差,就及时地去医院就诊,这样就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1:12
儿童骨骺线闭合年龄是多大
骨骺线通常指的是骨骺和干骺端靠近关节的位置,儿童骨骺线闭合年龄通常是在18岁以后,且男女性存在差异,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应的处理。骨骺线对于青少年的骨骼发育十分重要,但是若骨骺线闭合后,身高可能会停止生长,导致骨骼生长受到限制。若骨骺线自然消失,则通常表明机体的身高会停止生长。骨骺线闭合通常发生18岁以后,且男女性闭合时间存在差异,男性的骨骺线闭合年龄在20-22岁,女性在19-20岁。建议儿童在发育时期,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例如鸡蛋、瘦肉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有助于维持机体健康。此时还应适当进行慢走、打太极拳、瑜伽等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强儿童骨骼的成长与发育。建议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患者,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适。
五个月出牙齿正不正常
五个月出牙是正常的。孩子的牙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种,乳牙一般是在四个月到十个月开始萌出,如果超过十二个月还没有出牙才算异常的,如果早于四个月,也是异常的,所以五个月出牙是正常的。这个出牙跨度有长达半年的差异,和孩子的家族性的遗传体质、营养状况,以及孩子的整个出生史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个孩子五个月出牙,孩子的父母出牙比较早,或者这个孩子营养状况是比较好的,所以当见到五个月出牙不用特别担忧。但孩子从出牙之后,就要注意口腔卫生,可以用纱布蘸淡盐水或者是温水给孩子拭牙,从小养成给孩子做牙齿清洁卫生的好习惯。一般孩子在5~6岁开始换牙,换成恒牙,恒牙的个数一般是28~32颗左右,后面四颗主要是智齿,一般是20岁左右才会出的,所以说在小的时候,牙齿的营养状况跟营养吸收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没有一副好牙,孩子消化食物的能力是会下降的。
语音时长 01:30

2021-12-30

71095次收听

03:02
宝宝一岁七个月身高体重标准值
对于宝宝来说,1岁7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标准值,一般要分性别,根据男宝宝和女宝宝不同性别,具体看情况。身高、体重每个孩子是有个体差异,如果是1岁7个月男宝宝,身高体重标准值大概是11.2公斤和83cm。合理可接受范围,体重在10.6到12公斤之间,身高在82到85cm左右。如果是女宝宝的话,标准值大概是10.5公斤和82cm,合理可接受的范围,身体重大概在9.6到11.5公斤,身高大概在80到83.5cm左。如果宝宝身高、体重同时都落后,往往和营养摄入有关的;体重合理,身高落后,可能存在像矮小疾病或者睡眠不足;如果孩子身高、体重有非常明显的超标,尤其是体重,很可能提示存在超重和肥胖的问题。
03:13
八个月女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8个月女宝宝身高的标准应该是在70cm左右,体重应该是在9kg左右。判断一个宝宝标准的身高和体重应该是去查同地区,宝宝身高体重的标准值来进行判断。如果低于了第三个百分位数,那就是体重变轻;如果高于了体重的,97%的百分位数,那就是体重超标,体重过重。大体上我们来判断一个宝宝的身高体重是不是符合标准,还是得按照宝宝一般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判断,看他每个月增长是不是符合标准。人出生的身高和体重也是有差别的,所以我们主要看它长的速度,而不是看它的绝对值。
03:13
小孩长高的方法
要想小孩长高应注意以下方面:一、合理的饮食,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三大物质必不可少,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要足。此外,饮食方面还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要多注意维生素的补充。二、要具备充足的睡眠,有效的睡眠。生长激素有分泌的高峰,就是在每天晚上九点以后呈脉冲式分泌,所以要想长高一定要早睡,要保证十点以后就进入深睡眠。三、加强运动,在运动的时候,要给孩子选择有拉伸效果的运动,比如跳绳。四、要想长得高,情绪很重要,孩子要有良好的情绪。
宝宝做CT能不能查出发育迟缓
宝宝做CT对发育迟缓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发育迟缓是根据孩子的表现,来进行诊断的疾病。比如运动的发育迟缓,表现出来一两岁还不会走路,或者是还坐不稳,这是大运动发育迟缓。有的是表现出来神经、精神发育的迟缓,五六岁还不会说话,或者是走路也不稳当,这是发育迟缓通过症状来进行诊断。CT尤其是头颅的CT,可能只是对寻找发育迟缓的病因有一定的指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比如有的孩子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是因为脑子发育不良,脑子缺一块或者是脑子里长了肿瘤,或者是脑子有缺氧、病灶,有脱髓鞘病变等所引起来的。这个是对发育迟缓的病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诊断这个疾病,没有太大的意义。
语音时长 01:03

2021-06-25

83879次收听

宝宝5个月突然爱吐舌头怎么回事
宝宝5个月突然爱吐舌头,大多数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吐舌头的同时伴有特殊的面容,可能是患有疾病。宝宝5个月突然爱吐舌头,大多数是正常现象。随着宝宝两三个月以后,唾液腺开始分泌出现了流口水,而开始学会用舌头舔。4~8个月宝宝期间吐舌头会更加频繁,因为这个时期宝宝对外界一切事物均处于好奇状态,而宝宝此时也不断熟悉自己的感官,嘴巴对他来说是接触外界事物最常用的感官,所以会经常吐舌头,一般到一周岁左右吐舌头的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孩子吐舌头的同时伴有特殊的面容,比如鼻梁低平、鼻翼宽、脖子粗短、两眼向外侧斜视且眼距宽、舌头大等,可能患有疾病,比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畸形等,需要及时就医。
语音时长 01:03

2021-06-09

72763次收听

2个月婴儿会抬头吗
2个月婴儿会不会抬头需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判断,有的2个月婴儿可能会胎头,但是有的2个月的婴儿还不会抬头,这都是比较正常的。一般情况下宝宝在3个月左右时才会抬头,但是有部分宝宝抬头比较早,2个月可能会出现抬头情况,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不必过度担心。如果孩子已经3个月了,平时可以适当的训练抬头,能够促进宝宝神经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同时还可以让颈后肌更快发育。但是如果孩子只有1-2个月最好不要经常让宝宝抬头。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8

92826次收听

3岁孩子多高正常
三岁男孩的身高可以达到96.8厘米左右,女孩的身高一般在95.6厘米左右。如果比这个标准低很多,那就可能是出现了发育迟缓。营养摄入、家族遗传和运动状况都会影响到身高发育。
男孩一般在几岁变声
男孩在14~16岁左右由于进入青春期,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出现声音的变化,这个时期被称为变声期。变声期可持续1年左右,在此期间喉咙可能会有不适症状,平时要注意护理,避免刺激到嗓子。
儿童发育迟缓挂什么科
儿童发育迟缓可至内分泌科就诊。发育迟缓与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等有关,应找出病因,针对性处理。
三个月宝宝体重标准
3个月宝宝体重平均为六点四千克左右,正常范围是四点五千克到八千克之间,有时候会出现个体差异,测量体重的时候,最好是在宝宝空腹的时候,空腹的情况下测量体重是不会有太大误差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例如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通常宝宝在出生时候的体重是多少,以这个体重为基础,如果每个月增加一到一点五斤。就算是在生长发育的合理范围内,如果宝宝是人工喂养,要注意喂养的奶粉的成分,喂养的量是否合理,只有这些都满足,宝宝在正常吸收的情况下,体重才会正常的生长,3个月宝宝奶痂和湿疹已逐渐消退,皮肤白嫩,眼睛明亮有神,运动发展非常迅速,俯卧的时候,宝宝可以自行把头抬起来,并且有左右转动,还有到处张望等灵活的动作。
语音时长 01:54

2020-01-09

58131次收听

孩子发育落后怎么办
孩子发育落后,家长应该现在注意孩子平时的饮食,是不是有足够的营养,只有营养均衡,孩子的身体才会快速成长,多给孩子吃肉类与水果蔬菜等等。平时多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使孩子的体质增强。还可以做一些对孩子智力有帮助的简单运动,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在每天的生活中,还需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都能保障孩子在成长期间更好的成长。
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是怎么回事
孩子智力发育迟缓可能是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与基因和染色体发生变异有关。而如果孕妇在妊娠期有病毒感染、外伤或者妊娠毒血症等一类情况发生,就也会导致智力发育出现障碍。除此之外,还可能与围产期因素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出生后内分泌疾病或其它疾病所致。
02:21
宝宝体格发育迟缓跟母乳喂养有关吗
最常用的评估孩子体格发育迟缓的指标第一是体重,第二是身长或者是身高。影响孩子体格发育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营养、孩子是不是经常生病、睡眠是不是充足、运动是不是适度、是不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对于一个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乳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营养的因素,所以在纯母乳喂养期间,特别是对4到6个月龄以内的小朋友,如果孩子出现体格发育迟缓,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母乳的质量或者母乳分泌的量不太足够,要考虑到底是不是母乳喂养的因素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