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痛经按摩哪个部位会止痛

发布时间:2021-06-2559846次收听

语音内容:

痛经如果不是很严重,也可以通过一些穴位的按摩来达到通经止痛的作用。常用到的穴位,腹部的有气海、中极。因为气海和中极都是任脉的穴,本身就是在前正中线上,临近子宫的位置。另外,中极这个穴是肝、脾、肾三条经都汇聚在任脉的位置。所以按摩中极能够调整肝,有疏肝的作用,能调整脾,促进气血的生成和统帅。另外跟肾有关,肾是跟生殖功能直接发生关系的,所以按摩中极穴,对调整肝、脾、肾的作用都有帮助。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造成痛经,按摩中极都能够调整到肝、脾、肾这三个脏腑。

另外可以按摩四肢,像手上的合谷、腿上的三阴交,从现代医学来讲这两个穴有促进子宫收缩,促进经血排出的作用。所以通过合谷和三阴交的按摩,促进经血的排出,使排出顺畅,痛经就可以缓解了。

后背还可以按次髎穴,次髎也是治疗痛经一个经验有效的穴。同时如果在经期,可以把这些穴加上艾灸,对痛经缓解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如果是比较重的,可能单纯按摩是不够的,需要有针刺的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03:08
大姨妈第一天肚子特别疼怎么回事
对于女性,尤其是年轻未婚育的女性,月经第一天肚子特别疼,应该是出现痛经的情况。痛经有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先天性的痛经是由于子宫位置异常造成的,子宫内膜在脱落时会造成脱落不畅,积存的血会逐渐的膨大,压力逐渐的增加,反应到身上会感觉到肚子特别疼,当积血积攒到一定程度,增大的压力会突破其曲度,排出体外,肚子疼的情况可能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有时女性在刚开始来月经时,会有子宫痉挛的出现,过度的痉挛也有可能造成腹部的疼痛。
月经来前为什么会胸痛
女性在月经来潮前出现胸部的胀痛,可能是经前期综合症的这一种表现。那么这种情况往往在月经来潮前一到两周出现,而月经来潮后这种症状会逐渐的减轻直到消失,可以伴有头晕、头痛、后背痛等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精神因素,卵巢激素发生改变有关,比如女性在排卵后黄体期,体内雌孕激素会发生改变以及与神经递质异常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有研究表明女性在来月经前放松心情可能会缓解症状。平时要进行合理的饮食以及营养,适度的进行体育锻炼放松心情、规律作息,对缓解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引起的乳房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语音时长 01:05

2021-03-05

92170次收听

小肚子疼腰疼怎么办
女性如果出现小肚子疼、腰疼,首先要看什么情况发生的。如果来月经时出现肚子疼、腰疼偶尔一次问题不大。如果女性经常性的出现肚子疼痛的情况,那么往往是伴有肾虚或者痛经的现象。宫寒会出现宫寒性的痛经合并有腰酸、肾虚等情况。那么这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来滋阴补肾。如果肚子疼痛是由于宫寒所引起的可以吃暖宫丸或者温经颗粒。如果是由于盆腔炎性疾病所引起的小肚子疼、腰疼,那么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伴有带下量的增多、色黄,那么这是由于盆腔炎病炎症所引起的,可以吃妇炎康妇科千金片来对症调理,同时不除外腰疼有腰肌劳损所引起的。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女性患者应该积极的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后给予对症治疗。
语音时长 01:12

2021-03-05

88110次收听

缓解痛经的3款汤水
痛经几乎是每个女性都会遇见的头疼问题,剧烈的疼痛严重扰乱正常生活和工作,以下3款美味汤水可以帮助减轻痛经,缓解身体不适.推荐的有姜枣红糖水、山楂桂枝红糖汤、黑木耳红枣饮.
痛经会引起宫外孕吗
宫外孕一般指异位妊娠。如果是气血亏损引起的痛经,通常不会引起异位妊娠;如果是妇科炎症性疾病导致的痛经,可能会出现异位妊娠的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预防痛经的主要措施是怎样的
痛经的现象在日常中是较多见的,多数痛经患者也为此而苦恼万分。其实,只要我们平日里多做些工作,是可以预防痛经的发生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痛经的预防措施是怎样的吧。1.痛经患者的衣着不能太单薄,尤其在月经期,更要注意保暖,以利改善全身及子宫的血液循环。这是属于痛经的预防方式之一。2.对于痛经
02:28
痛经如何预防
引起痛经很多时候是有一些精神因素影响,所以要尽可能放平常心。毕竟大多数痛经是一种生理现象,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过于紧张反倒有可能加重痛经的发生。其次,在生活调理上要注意,比如在月经前和月经期要避免进食刺激性或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的刺激都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以及生殖道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加重痛经的发生。第三,要注意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做好保暖措施。如果身体受凉受冷,机体会引发一个反应,也会导致痛经的加重。另外也要注意在月经期或者是在月经前后,衣着也要适当的注意,不要穿得过于单薄或暴露。身体受凉也会加重痛经的发生。此外也要注意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不足,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也会使到痛经加重。
痛经吃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对于严重的痛经,我们还是建议药物进行治疗的。药物治疗就可能有药物相应的副作用。但是总体来说,止疼药它的副作用相对是比较小的。我们最常使用的止疼药,我们推荐使用非甾体类的消炎药。这类药物它主要是作用于前列腺素的通路的,而痛经它的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月经期前列腺素类物质的明显增多,所以这个药物从治痛的机理上来对疼痛进行缓解,所以是最推荐的止疼药,当然这类药物它的副作用是有一些的,最常见的主要包括对胃的刺激,长期使用这类的药物之后,有可能会增加胃溃疡出现的概率。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像药物的过敏或者是肝肾功能的影响,这些发生的概率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当然在痛经的药物治疗里面,我们还包括像复合维生素的治疗,复合维生素属于维生素类的,它的安全性是很高的。除此之外还有口服避孕药的治疗。口服避孕药目前认为安全性也是相对比较高的,但是如果是有血栓的病史或者血栓家族史的这样的病人,在使用的时候都要小心,就尽量不要使用了。
语音时长 01:31

2020-03-11

53289次收听

月经来了肚子疼得厉害怎么办
月经来了肚子疼得厉害可能痛经或盆腔炎导致。单纯痛经可以艾灸或药物缓解疼痛症状,盆腔炎导致腹部疼痛可用药物治疗。女性在来月经后出现肚子疼痛,多考虑痛经引起,到医院针灸科进行针灸,或者贴耳穴缓解,若疼痛较明显,可以口服元胡止痛片和逍遥丸缓解疼痛症状。但继发性痛经,疼痛特别严重,可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或者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口服止痛药不能缓解疼痛的女性,可以直接肌注6542减轻止痛。子宫腺肌症导致继发性痛经,可以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环进行治疗。盆腔炎症导致腹部疼痛,头孢不过敏的情况下,可以口服头孢地尼和奥硝唑胶囊进行对症止痛治疗。
语音时长 01:34

2020-01-07

61287次收听

痛经的护理方法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如果女性疼痛不是特别严重,可以喝红糖水,同时艾灸下腹部来缓解疼痛现象。痛经时女性要尽量卧床,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还需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导致痛经加重,在经期间多喝温开水,饮食要清淡,不能吃辛辣刺激和生冷的食物。由于痛经的严重性不同,出现痛经后的症状表现会因人而异。有的女性痛经时,子宫和盆腔会处于充血状态,会伴有肛门坠痛以及下腹部的疼痛明显的症状,有可能是胀痛,也有可能是阵发性的痉挛样疼痛,还有可能出现坠疼。痛经特别严重的女性,还可能会刺激迷走神经,影响胃肠道,导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甚至会因为疼痛而导致晕厥现象。
语音时长 01:42

2020-01-03

55891次收听

02:39
痛经吃什么药
对于严重的痛经可以考虑吃一些止疼药,首选是非甾体类的消炎药。主要是由于痛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月经当中产生了大量的前列腺素类药物,使用非甾体消炎药,能够针对发病的原因进行止痛。另外,对于大多数的原发性痛经病人,建议可以考虑吃口服避孕药缓解疼痛,效果比较好。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口服避孕药同样也可以起到治疗效果。此外,在月经前或者月经期吃一些复合维生素类的药物,对于缓解痛经有好处的。对于非原发性的痛经,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痛经,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比如上曼月乐环、含有孕酮的避孕环进行治疗,还可以考虑注射GNRHA针,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得到控制,从而缓解痛经。
01:43
痛经有哪些危害
女性发生严重的痛经时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痛经最大的危害肚子疼、疼得厉害的时候影响日常的生活和甚至不能正常上班。这种情况可能常见于原发性痛经的女性。继发性痛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又有了生育史,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者是腺肌症这样的妇科疾病,导致月经来潮时疼痛难忍,服止痛药都不能够解除。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忍,要去医院就诊,考虑如何去除痛经、如何去治疗本身存在的妇科疾病。积极配合医生,及时就诊,尽量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不要让病情加重。
01:55
治痛经的药都有哪些
原发性的痛经可以适当的服用止痛药物,继发性的痛经需要根据原发疾病选择药物。痛经的女性一定要先弄明白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有没有妇科的疾病。如果经过医生专业检查是原发性痛经,妇科子宫卵巢输卵管盆腔都没有任何病变,只要对症处理就可以。比如喝红糖水、姜糖水、热水袋暖腹等,严重时可以适当的服用止疼药。对于继发性痛经,要特殊对待,首先明确是否合并妇科疾病,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这些疾病引起的痛经,不是单靠吃去疼片就能解决,需要做相应的治疗,有的甚至还需要做手术。
痛经吃什么
当大家发现自身存在着痛经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饮食护理,在痛经期间大家可以适量的吃一些菜花以及胡萝卜等蔬菜,大家也可以通过使用姜枣红糖茶以及苹果等食物,来达到很好的缓解以及消除症状的作用。
夏天缓解痛经的小妙招有哪些
一般情况下,没有“夏天缓解痛经的小妙招有哪些”的说法。如果夏天出现痛经,可以通过按摩、调理饮食、调整呼吸、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