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外有小肉疙瘩并且很痛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肛门外出现小肉疙瘩并伴随疼痛,常见原因是痔疮、肛周脓肿或肛裂,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或生活调整。
1. 痔疮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形成的柔软肿块,分为内痔和外痔。外痔表现为肛门外侧紫红色肉疙瘩,排便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瘙痒或出血。急性发作期可外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炎症,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回流。温水坐浴每日2次,每次10分钟能减轻肿胀。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预防便秘。
2. 肛周脓肿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肛腺堵塞时,会形成红肿热痛的硬结,伴随38℃以上发热。早期需口服头孢克肟联合甲硝唑抗感染,外用鱼石脂软膏促进化脓。成熟脓肿需切开引流,术后每日用碘伏消毒创面。反复发作患者需做肛瘘根治术,术后进食无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3天。
3. 肛裂
干硬粪便撕裂肛管皮肤形成梭形溃疡,排便时出现刀割样疼痛,可见少量鲜血。新鲜裂口可用硝酸甘油软膏松弛括约肌,配合太宁栓保护黏膜。陈旧性肛裂需行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术后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养成晨起空腹喝300ml温水的习惯,日常做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
肛门肿物伴疼痛持续48小时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大量出血时需立即就诊肛肠科。电子肛门镜能准确鉴别痔疮、息肉等病变,避免误诊延误治疗。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内裤,便后用水冲洗代替用力擦拭。辛辣刺激食物会加重症状,治疗期间应忌口火锅、烈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