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外耳道炎的表现有哪些

关键词: #婴儿
关键词: #婴儿
婴儿外耳道炎的表现主要有耳道红肿、异常分泌物、哭闹抓耳、听力减退、发热烦躁。
外耳道炎初期可见耳道口皮肤充血肿胀,严重时耳屏压痛明显。炎症刺激导致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婴幼儿因疼痛拒绝触碰患侧耳朵,哺乳或平躺时哭闹加剧。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避免掏耳加重损伤。
病程进展期耳道会渗出淡黄色浆液或脓性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痂皮。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分泌物呈奶酪样,假单胞菌感染则多为绿色脓液。发现分泌物需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不可自行使用滴耳液。
婴儿持续抓挠患耳伴夜间哭闹是典型表现。因外耳道神经丰富,炎症刺激引发剧烈刺痛感,患儿常将头部摩擦床单缓解不适。可佩戴柔软护耳罩防止抓伤,哺乳时抬高头部减轻耳部压力。
炎性渗出物堵塞耳道会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表现为对呼唤反应迟钝。急性期耳道肿胀可使听力损失达30分贝,伴随耳闷胀感。需通过耳镜检查排除中耳炎,避免长期听力损伤影响语言发育。
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38℃以上发热,伴食欲下降、睡眠紊乱。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细菌毒素入血可引起全身症状。若耳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呕吐,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扩散。
日常护理需保持耳部干燥,沐浴时用防水耳塞阻隔进水。选择纯棉质地的婴儿帽避免摩擦刺激,室温维持在24-26℃减少出汗。哺乳后竖抱拍嗝防止奶液反流至耳道,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抓伤。出现持续高热、耳后肿胀或颈部强直等表现应立即急诊处理,避免颅内并发症。恢复期可补充乳铁蛋白增强免疫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