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怎么查癌细胞减少没

化疗后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病理活检、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等方式评估癌细胞减少情况。
CT、MRI或PET-CT等影像学手段能直观显示肿瘤大小变化。实体瘤疗效评估多采用RECIST标准,通过对比化疗前后病灶直径总和判断缩小比例。骨转移患者需结合骨扫描或特殊序列MRI评估。
特定癌症类型可通过血清标志物动态监测,如肝癌甲胎蛋白、卵巢癌CA125、前列腺癌PSA等。需注意标志物水平受炎症等因素干扰,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部分肿瘤缺乏特异性标志物。
通过穿刺或内镜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级,直接观察癌细胞坏死率和增殖活性变化。适用于体表可触及病灶或内镜可达部位,需评估患者出血风险。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完全缓解率是重要预后指标。
体表淋巴结转移或软组织肿块可通过触诊测量径线变化。腹腔积液患者观察腹围减少情况,肺癌患者听诊呼吸音改善。需固定检查者和测量方法以保证数据可比性。
血常规中淋巴细胞计数反映免疫状态,贫血改善提示骨髓功能恢复。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可定量外周血中癌细胞数量,对转移监测具有预警价值。需注意化疗药物可能引起暂时性指标波动。
化疗期间建议保持适度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选择禽肉、鱼类等易消化蛋白源。每周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机体携氧能力,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50%以下。定期进行握力训练预防化疗相关肌少症,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有助于免疫功能恢复。治疗间歇期可进行中医穴位按摩缓解乏力症状,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所有检查结果需由肿瘤专科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解读,不建议自行对比单项指标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