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是怎么引起的 揭秘引发崩漏的3原因

崩漏可能由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激素治疗、手术切除、止血药物等方式干预。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会导致雌激素异常波动,常见于青春期初潮前后或围绝经期女性。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可能诱发黄体功能不足,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伴经量增多。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复合制剂调节周期,同时需改善作息规律。
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会增大子宫内膜面积,肌瘤压迫静脉丛可能导致经期出血量倍增。患者常伴有痛经、贫血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肌瘤大小及位置。直径超过5厘米的肌瘤需考虑子宫动脉栓塞术或肌瘤剔除术。
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友病等血液疾病会延长出血时间,维生素K缺乏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这类患者除月经量多外,还可能出现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需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严重贫血时需输注浓缩红细胞。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感染,经期使用计量型卫生巾监测出血量。饮食宜多摄取猪肝、菠菜等富铁食物,红糖姜茶可缓解宫寒型出血。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图谱,出血持续超过7天或单次浸透卫生巾超过每小时1片时需急诊处理。太极拳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急性出血期应卧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