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宫内膜炎怎么检查出来

慢性子宫内膜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及宫腔镜检查等方式诊断。诊断过程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医生通过双合诊检查子宫体压痛、质地及活动度。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常见子宫轻度增大、质地偏软,宫颈举痛可能阳性。需注意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鉴别。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可能增高。阴道分泌物检查需排除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近年开展的子宫内膜菌群检测可辅助诊断慢性炎症。
经阴道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可能伴宫腔积液。磁共振成像对合并腺肌症或盆腔粘连的患者更具诊断价值,能清晰显示子宫结合带异常。
诊断性刮宫取得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金标准。镜下可见浆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等慢性炎症表现。需在月经周期增殖期进行取材以提高检出率。
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及内膜状况,典型表现为内膜充血、微小息肉或粘连灶。可在直视下定位取材,同时进行宫腔粘连分离等治疗操作。
确诊慢性子宫内膜炎后,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经期卫生,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频繁阴道冲洗。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