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中毒怎么办 这些急救处理处理小儿食物中毒

小儿食物中毒可通过催吐、补液、禁食观察、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小儿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化学物质残留、食物储存不当、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发现小儿食物中毒后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时,可用手指刺激舌根催吐。注意避免误吸呕吐物,婴幼儿及昏迷患儿禁止催吐。催吐适用于摄入有毒蘑菇、变质肉类等情形,但强酸强碱中毒禁用此法。
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可选择米汤、淡盐水或专用补液制剂。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症状需静脉补液。
急性期需禁食4-6小时,待呕吐缓解后逐步尝试流质饮食。记录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及伴随症状,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注意监测体温变化,持续发热可能提示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肠道黏膜保护剂和益生菌。严重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禁止自行使用止泻药,以免阻碍毒素排出。
出现意识模糊、抽搐、血便、尿量减少等症状需立即送医。就医时携带可疑食物样本,告知医生进食时间、食物种类及症状变化过程。重症患者可能需洗胃、血液净化等治疗。
预防小儿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生熟食分开存放,肉类蛋类彻底煮熟。避免食用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品,婴幼儿慎食蜂蜜、溏心蛋。定期检查冰箱温度,剩菜需充分加热后食用。培养儿童饭前洗手习惯,餐具奶瓶每日消毒。出现群体性食物中毒需立即报告疾控部门,保留剩余食物供检验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