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定性诊断标准是什么

尿路感染的定性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以及特殊人群评估五个方面。
尿路感染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腹部不适或腰痛。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还可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老年患者或婴幼儿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乏力或食欲减退。
尿常规检查是基础诊断手段,白细胞酯酶阳性和亚硝酸盐阳性提示感染可能。显微镜检查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或出现脓尿具有诊断价值。尿沉渣中发现细菌或上皮细胞增多也支持诊断。
超声检查可评估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结石、梗阻或先天畸形。CT尿路造影适用于复杂感染或反复发作患者,能清晰显示肾脏实质病变。静脉肾盂造影现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评估尿路解剖结构。
尿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要求清洁中段尿细菌计数≥10⁵CFU/ml。特殊情况下如导尿标本或儿童尿液,细菌计数≥10³CFU/ml即有诊断意义。药敏试验可指导抗生素选择,对治疗失败或复发感染尤为重要。
孕妇需进行无症状菌尿筛查,糖尿病患者要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现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男性患者需排除前列腺炎,儿童要排查膀胱输尿管反流等先天异常。
日常预防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养成定时排尿习惯,避免憋尿行为。女性应注意从前向后清洁外阴,性生活后及时排尿。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紧身裤装。蔓越莓制品可能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但证据等级有限。适当补充维生素C可酸化尿液,创造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尽早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产生。反复发作患者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判断诱因。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尿糖对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