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胃肠炎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小儿急性胃肠炎饮食需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少量多餐、补充水分、避免高脂高糖、选择低纤维食物、逐步恢复饮食。
患儿消化功能较弱,每餐进食量应减少至平日1/3至1/2,每日可安排5-6餐。优先选择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加重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逐渐增加单次进食量,过渡期维持3-5天。
腹泻呕吐易导致脱水,需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每公斤体重每日补液量约50-100毫升。可交替饮用淡糖盐水、苹果汁(1:1稀释)及米汤,避免饮用含乳糖的牛奶或碳酸饮料。观察排尿量及口腔湿润度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患病期间禁用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高脂食物,减少肠道刺激。含糖量超过10%的果汁、蜂蜜水可能加重渗透性腹泻,建议稀释后少量饮用。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延缓黏膜修复,需严格限制。
急性期选择精制米面、去皮南瓜等低渣食物,暂停芹菜、杂粮等粗纤维食材。蔬菜可制成菜泥过滤后食用,水果建议选择苹果泥或熟香蕉。症状完全消失后2-3天再逐步添加膳食纤维。
症状缓解24小时后尝试添加蒸蛋羹、软面条等半流质,48小时后引入瘦肉末、豆腐等易消化蛋白质。恢复期持续1-2周,每新增一种食材需观察大便性状,出现异常需退回上一阶段饮食。
护理期间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刺激。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每日监测体温及排便次数,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尿量减少需及时就医。患病期间暂停添加新辅食,原有辅食应从最小剂量开始重新适应。保持饮食温度在38-40℃为宜,过热过冷均可能诱发胃肠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