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避孕药为什么会流血

服用避孕药后出现阴道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药物种类、漏服药物等因素有关。避孕药引起的出血主要有突破性出血、撤退性出血两种类型,通常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变化相关。
短效避孕药含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抑制排卵发挥作用。服药初期体内激素水平未达稳定状态,子宫内膜可能发生不规则脱落,表现为点滴出血或少量出血。这种出血多发生在服药1-3个月内,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消失。建议继续规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
孕激素单方制剂如左炔诺孕酮片,因缺乏雌激素支持更易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而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如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出血概率相对较低。使用单纯孕激素避孕药时,出血量可能较多且持续时间较长,必要时可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漏服短效避孕药超过12小时可能引发撤退性出血。药物浓度骤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剥脱。常见于漏服2片以上时,出血量类似月经。需按说明书及时补服药物,若漏服超过3天应启用备用避孕措施并就医咨询。
长期使用避孕药可能掩盖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肌瘤引起的异常出血。这类出血多表现为经间期大量出血或经期延长,可能伴有下腹坠痛。需通过妇科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宫血宁胶囊等止血。
同时服用利福平、苯妥英钠等肝酶诱导剂会加速避孕药代谢,降低血药浓度导致突破性出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也可能干扰肠道菌群影响药物吸收。出现持续性出血时,应排查合并用药情况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避孕方案。
服用避孕药期间出现出血应记录出血时间、量和伴随症状。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出血超过7天或伴随严重腹痛需及时妇科就诊,排除妊娠相关出血或生殖系统疾病。用药期间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吸烟饮酒等影响药物代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