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牵引治疗的注意事项

皮肤牵引治疗需注意牵引力控制、皮肤保护、体位调整、并发症观察及康复配合等事项。皮肤牵引是通过外力作用于皮肤带动骨骼或关节复位的保守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等疾病。
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年龄、体重及病情精确计算,通常不超过5公斤。每日检查牵引装置松紧度,避免过紧导致皮肤缺血或过松影响疗效。使用弹簧秤定期测量牵引力,牵引绳需保持悬空无阻力。儿童骨骼生长活跃,牵引力应减少,老人骨质疏松需降低牵引强度。
牵引带接触部位每日用温水清洁后涂抹润肤霜,骨突处垫棉垫预防压疮。出现皮肤发红、水疱需立即松解牵引,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过敏体质者应选用纯棉牵引带,避免胶布直接接触皮肤。夏季需增加皮肤检查频率,汗液浸渍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保持患肢处于功能位,下肢牵引时足跟悬空预防压疮。每2小时协助患者轴向翻身,用翻身枕维持脊柱力线。骨盆牵引者床头抬高不超过30度,颈椎牵引需用颈托固定头部。床尾需放置对抗牵引重物,保持牵引力方向与骨骼轴线一致。
监测足背动脉搏动和肢体末梢温度,异常提示血管神经损伤。牵引针道渗液需用碘伏消毒,出现脓性分泌物应拔除钢针。长期卧床者每日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牵引处剧痛或麻木需立即解除牵引,排查骨筋膜室综合征。
牵引期间进行等长肌肉收缩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拆除牵引后逐步进行负重练习,配合超声波或红外线治疗。定期复查X线评估复位效果,调整康复方案。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D,促进骨痂形成。心理疏导缓解长期卧床焦虑,建立康复信心。
皮肤牵引期间需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每日进行未牵引肢体的主动运动。饮食增加牛奶、鸡蛋等高钙食物,预防骨质疏松。出现牵引部位持续疼痛、皮肤溃烂或肢体肿胀加重时,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调整治疗方案。康复后期可逐步进行水中步行训练,减少关节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