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3岁左侧有阴囊包块怎么回事,怎么办

男科编辑 医点就懂
15次浏览

关键词: #阴囊

3岁患儿左侧阴囊包块可能由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睾丸扭转、隐睾或睾丸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超声检查、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阴囊包块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有关,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哭闹时增大。家长需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减少腹腔压力增高因素。确诊后通常需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常用术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

2、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无痛性囊性肿物,透光试验阳性,可能与鞘状突闭合不全导致腹腔液体流入有关。家长可观察到患儿包块大小随体位变化。少量积液可能自行吸收,体积较大或持续存在需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概率较低。

3、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属于急症,表现为突发阴囊红肿剧痛,可能伴呕吐,需在6小时内手术复位固定。家长发现患儿异常哭闹、拒碰阴囊时须立即就医。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确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睾丸坏死,需行睾丸固定术或坏死睾丸切除术。

4、隐睾

隐睾患儿可能触及腹股沟区包块,实际为未降入阴囊的睾丸。家长应在患儿1岁前关注睾丸位置,激素治疗无效者需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未及时处理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或增加睾丸肿瘤风险,手术最佳时机为6-12月龄。

5、睾丸肿瘤

儿童睾丸肿瘤较为罕见,表现为质地坚硬的阴囊肿物,可能伴疼痛。家长需警惕包块快速增长情况,超声检查可初步鉴别性质。治疗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为主,恶性者需结合化疗,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家长日常应避免让患儿穿紧身裤,洗澡时注意观察阴囊对称性,记录包块大小变化。术后护理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复查超声评估恢复情况。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若发现包块突然增大、变硬或伴随发热,须立即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