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积水病因

儿童脑积水可能由先天性畸形、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肿瘤压迫、脑脊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过多,导致颅内压增高,患儿可能出现头围增大、呕吐、嗜睡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接受针对性治疗。
中脑导水管狭窄、脊柱裂等先天性发育异常可阻碍脑脊液循环。患儿出生后头围增长过快,前囟门饱满隆起,可能伴有眼球下视。需通过头颅超声或核磁共振确诊,轻度病例可尝试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严重者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感染会导致蛛网膜颗粒粘连。患儿有发热史,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后期出现落日征等典型表现。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配合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感染控制后部分粘连可自行缓解。
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等可堵塞脑脊液通路。患儿多有窒息史或外伤史,突发意识障碍,CT显示脑室扩张。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凝血酶原复合物止血,严重出血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期可能形成永久性分流依赖。
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后颅窝肿瘤易压迫第四脑室。患儿常见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增强MRI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注射用顺铂化疗或肿瘤切除术,术后可能需辅助放射治疗。
蛛网膜囊肿、Dandy-Walker综合征等结构性病变影响脑脊液吸收。患儿发育迟缓,头颅呈方形,可能合并癫痫发作。部分病例可观察随访,进行性加重者需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或囊肿腹腔分流术。
家长应定期测量患儿头围,记录前囟门张力变化。避免剧烈摇晃婴儿,预防颅内出血。感染期患儿需保持头高位,按医嘱使用注射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术后护理需注意分流管通畅性,观察有无发热、腹痛等并发症。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补充鱼油等有助于神经发育的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