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恶心怎么回事

发烧恶心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中暑、病毒性脑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治疗、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
胃肠型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可能与受凉、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可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等药物。家长需注意给孩子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急性胃肠炎多因进食不洁食物导致细菌或病毒感染,表现为发烧伴随恶心呕吐。可能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有关。可使用藿香正气软胶囊、盐酸小檗碱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家长需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如出现嗜睡需立即就医。
食物中毒常见于食用变质食物后,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起发热恶心。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感染有关。症状严重时可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药物。建议家长保留可疑食物样本供检测。
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可能导致中暑,出现核心体温升高伴恶心症状。与脱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使用冰袋物理降温,补充含电解质饮料。重度中暑需静脉补液治疗,禁用退热药物。
病毒性脑膜炎早期可表现为发热、恶心、头痛等症状。可能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伴随颈部强直、畏光等表现。需进行腰椎穿刺确诊,治疗可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该病具有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隔离防护。
出现发烧恶心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如米汤、藕粉等,避免油腻食物。适当补充电解质水防止脱水。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考虑物理降温。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间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