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如何鉴别

接触性皮炎可通过典型皮损表现、接触史排查及斑贴试验进行鉴别。主要依据包括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皮损形态,明确接触可疑致敏物或刺激物史,必要时通过斑贴试验确认致敏原。
接触性皮炎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水肿性丘疹或密集小水疱,皮损形态与接触物形状相关。急性期可见渗出、糜烂,慢性期则呈现苔藓样变或鳞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多伴灼痛感,过敏性接触性皮炎以瘙痒为主。
详细询问发病前24-48小时接触史是诊断关键,需重点排查金属饰品、化妆品、清洁剂、植物等常见致敏源。职业性接触需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家庭主妇需关注洗涤剂接触情况。接触部位与皮损分布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对反复发作或病因不明的患者,可采用标准变应原系列进行斑贴试验。将可疑致敏物贴敷于背部健康皮肤48小时,移除后观察72小时反应。阳性表现为试验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需注意区分刺激性反应与变态反应。
需与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鉴别。特应性皮炎多伴个人或家族过敏史,皮损呈对称分布且反复发作。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性红斑。接触性皮炎的明确接触史和局限分布是重要鉴别点。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可表现为既往致敏部位复发或泛发性皮疹,需结合口服或静脉接触致敏原史。光毒性接触性皮炎需明确光敏物接触和紫外线暴露史,皮损局限于曝光部位。空气传播性接触性皮炎常见于面部等暴露部位。
接触性皮炎患者应避免搔抓皮损,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日常注意记录可疑接触物,新使用化妆品前需做小面积试用测试。职业暴露者应做好防护措施,必要时调换工作岗位。恢复期可使用低敏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若皮损持续加重或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复诊。